國科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110年銅鑼園區公共藝術A案設置計畫

完成年份: 2026

策劃年份: 2024

興辦機關: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

設置地點:銅鑼科學園區

Project Staff: Virginia Hui-Ting Chen、Wendy Chuang、Joanne Tseng、Sophia Lin、Ching-Yao Chen

Brief Description

科技業中「光」乃是極重要的關鍵元素,因此本案我們以「光」為主要元素來策畫並創作公共藝術作品;以呼應銅鑼科學園區產業之特色。並期待此三組作品成為彰顯銅鑼科技園區榮耀光輝的視覺化形象元素,是以「光耀銅鑼」為本案之主題名稱,表彰銅鑼經濟蓬勃發展、公共藝術文化建設正在光耀大放異彩,如一首頌歌,讚嘆著銅鑼科學園區之充滿光明前景,與燦爛輝煌之未來。

波蘭藝術家延伸其泡泡系列創作,特別為銅鑼創作作品《彩光杭菊》設置於南入口旁,自然界微觀尺度的杭菊花,以宏觀的尺度將其重塑為一個大型雕塑,如巨大的杭菊在路口迎接每日的到訪、上下班的停等,作品於道路左右組成一完整的迎賓公共藝術。是銅鑼區最佳地標,是銅鑼盎然生機的展現。

黑川科技藝術團隊以銅鑼著名雙峰山為靈感,雙峰山位在銅鑼鄉樟樹村,標高538公尺,為關刀山山脈由南向北而來的一條支稜,周圍皆為臺地,地勢驟降200餘公尺,愈加突顯雙峰山的氣勢。1907出生苗栗的詩人賴江質曾以「雙峰凌霄」為題賦詩,曰「高峰如筆欲參天,分插東西斷復連。長似銀河作玉硯,空中樓閣寫雲煙」。藝術團隊因此創作作品《凌霄雙峰》,設置於園區北出口及延伸路段。

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在銅鑼南路及銅鑼北路所交會的跨谷橋上創作作品《銅鑼賦詠》,延續橋梁交會連結的意義,作品融合銅鑼在地花卉植物及文化史地故事,集結民眾的共創圖像,交會同聚在銅鑼。《銅鑼賦詠》作品外形以艾草、油桐花、紫蘇、⼤風草、尖尾鳳、刺莧、杭菊來表現,細微處以及花朵內部透過剪紙般刻畫出文化薈萃的銅鑼人文景觀,畫面中帶入銅鑼鄉開墾故事,賦詠先⼈落地深耕,來回應在地之人文風采。

Artwork Name/Artist/Medium/Genre

作品一《彩光杭菊》/ 米雷克·斯特魯兹克(Mirek Struzik)/                                 不鏽鋼、LED / 雕塑

作品二《凌霄雙峰》/ 黑川互動媒體藝術 / 不鏽鋼、LED / 雕塑

作品三《銅鑼賦詠》/成若涵 / 不鏽鋼、LED / 雕塑

Process

Public Participation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