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觀點:桃園國際機場景觀台的公共藝術/黃健敏

2022年1月

出國囉!在桃園國際機場二航廈忙著辦理登機手續,眾多懷著欣喜心情的旅人們,對於懸掛在天花板上那些黑白相間的藝術品,似乎鮮少有人會投注任何關注的眼神,更遑論先前當人們抵達航廈時,下車處的上方有一大串的圓形鍍膜玻璃,那可是耗資不斐的公共藝術品,多數人都可能視而不見。在桃園國際機場二航廈計有十四件公共藝術品,該案的設置經費達1.16億元,執行時程達190個月,以經費與時程衡量,兩者皆創台灣公共藝術執行以來的紀錄,但是成果令人疑惑遺憾!

縱然桃園國際機場二航廈的公共藝術創下驚人的紀錄,可惜的是作品缺乏風格使人無法感受到藝術品的存在。迨至2017年第一航廈設置的了李再鈐(1928-)的〈即時即地〉、楊元太(1939-)的〈致台灣系列—山韻〉與尤瑪.達陸(1963-)暨野桐工廠的〈島嶼‧四季〉等三件藝術作品,與二航廈的作品比較,高下立判。這三位的作品媒材分別是鋼、陶與麻暨木,在桃園機場網站發現機場的認識機場網頁有一部「天地一合—桃園機場公共藝術的故事」短片,為榮獲第七屆公共藝術環境融合獎的這些作品作了精采的導覽。《藝起飛 桃園機場第一航廈公共藝術專書》,曾獲得第41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政府出版品」類的推薦,在在佐證第一航廈的公共藝術有進步。2020年二航廈觀景台,增添了兩件作品:余燈銓(1961-)的〈展翼四海行〉與許唐瑋(1980-)的〈漂浮旅行〉,很顯然的又更上一層。

觀景台公共藝術策劃人陳惠婷選擇行李箱為主題,以行李箱作為機場之公共藝術不乏前例,如加州沙加緬度國際機場(Sacramento International Airport),布萊爾‧戈金(Brian Goggin,1965 -)以許多行李箱包覆兩根柱子;西雅圖—塔科馬國際機場(Seattle—Tacoma International Airport)在行李轉盤處有許多行李箱被十公尺長的鋼桿串接著,行李箱轉動之際會聽到雨聲,這個被稱為〈造雨者的行李〉(Rainmakers)是藝術家諾曼‧安德生(Norman A. Anderson,1955-2021)的巧思,他採用二手貨的行李箱從事創作。

余燈銓作品的特色之一是結合孩童,在他為台中市北屯區仁美國民小學創作的〈有影!歡喜‧我在雲裡〉,可以看到三位孩童與一隻狗上學形象。這件作品榮獲第二屆公共藝術獎的環境融合獎。〈展翼四海行〉的作品尺度不大,與環境相配合得甚得宜,五個行李箱上有三位孩童嬉戲,縱然不熟悉這是余燈銓作品的特色,仍能感受寫實作品的孩童歡樂,充滿了愉悅的感覺,是一件有正向能量的作品。值得注目的是行李箱側面的文句:

『雲 無心穿過高山

風 有意躍上海洋

尋找星星月亮一起去翱翔

千里路行走 勝讀萬卷書

同是天涯追夢人

日夜 四海五湖同舟行』

詞句的作者康原(1947-)是賴和紀念館首任館長,在彰化地區推動村史寫作,個人著作夥豐,他與余燈銓多次搭檔,將文學融合入公共藝術,令公共藝術的境域拓展,著實是跨領域創作結合的好範例!面對余燈銓的作品,不禁會想到始終縈懷著公共藝術的壹項課題:作品應該如何有公共性?呼應場所的性質是方式之一,〈展翼四海行〉的內容有達成。能引發大眾認同的普普風格也是方式之一,在臺灣的公共藝術,普普風格是作品的主流,但是往往流於媚俗,缺乏瑞典公共藝術大師克拉斯.歐登伯格(Claes Oldenburg,1929-)睿智的辯證趣味。

藝術家許唐瑋以繽紛的色彩與帶著卡漫的圖案樹立其個人風格,〈漂浮旅行〉就是典型的許唐瑋風格。他具有空間設計的背景,以致圖案中元素的堆疊交錯層次豐富,頗耐人尋味,這也是其作品具有意境的緣由。〈漂浮旅行〉由十二個箱子聚合,許唐瑋巧妙地將十二個星座符號融入,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自2008年從事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竹南園區公共設置以來,截至〈漂浮旅行〉,許唐瑋已經累積十六件公共藝術作品,些作品風格一貫,而且與他個人藝術創作風格符節緊扣,是少有的具可視自明性的創作者,這在台灣公共藝術領域是甚罕有之現象。通常總是會面對同一藝術家在不同設置案有頗殊異的風格,美其名是因應設置基地的需求,事實是缺乏藝術性的貧弱表現。

余燈銓與許唐瑋在觀景台作品皆有一項相同性,即作品的高度恰能供做歇息坐倚,使藝術品具備了機能性。不過興辦機關基於安全考量與卸責,在作品旁立下禁止攀爬的警語,所幸沒有拉起護欄禁止人們接近,第一航廈的三件作品就有違逆公共藝術精神的護欄。加護欄這般的作為實在不恰當,反倒是應該更加強教育推廣,提升人們欣賞藝術的水準與態度,落實公共藝術政策的終極目標。兩位藝術家與喜恩藝術文化有限公司陳惠婷有多次合作的經驗,經過策畫的成果顯然勝於藝術家單獨投件,擁有豐富賞心的藝術品,令設置案能更有多樣性。如果有意了解觀景台的這兩件公共藝術,Youtube有兩個短片可供欣賞。

在候機場時,不妨放眼瞧瞧週遭,或許有不少新奇的藝術品可供消磨時光。機場,不復是一個從一地到另一地的過渡空間,機場,是一個可以欣賞藝術的好所在。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由英國建築師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1933-)奪標,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建築主體的預算是572.34億,加上其周遭設施合稱的第三航站區,航站區預算是956.81億,無論以何者為基準,該項工程建設的公共藝術經費勢必居有史以來的高點,如此耗大的金額能誕生什麼樣的公共藝術,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黃健敏,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建築碩士。曾任建築師雜誌社副社長兼主編 (2002-2004)。著有《貝聿銘的藝術世界》、《生活中的公共藝術》、《百分比藝術》、《節慶公共藝術嘉年華》、《台灣建築的先行者》等。